首页

女王视频无限看

时间:2025-05-29 09:49:47 作者: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首次举行 发挥1+1+1大于3效应 浏览量:81681

 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电 (记者 谢雁冰)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27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。三方首次正式“同框”,备受外界关注。

  会议以“共创机遇 共享繁荣”为主题。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、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,建立起三方峰会这样的交流平台和合作机制,堪称地区经济合作的一大创举。

  在受访专家看来,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举行,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全新阶段,有利于促进跨区域互利合作,发挥1+1+1大于3的整体效应,为亚洲乃至世界发展繁荣注入动力。

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上说,如果我们翻开世界地图,比划一下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国家的位置,可以发现正好构成一个大三角。大家都知道,三角形最具稳定性,我们三方通过更为紧密的联接和合作,能够形成资源、制造、市场的有机聚合,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圈和增长极。

  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国家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,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“一带一路”,三方的交流合作穿越千年。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表示,历史上的友好交往与近年来的密切合作,为三方峰会的召开奠定了良好互信基础。

  中国、东盟、海合会国家的总人口、经济总量均占全球约四分之一。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理事会秘书长、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王广大表示,东盟、中国和海合会是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实体,从经济规模上便可以看出,三方合作势必释放更多潜力。三方经济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强,跨部门贸易、投资和经济合作前景广阔。

  在外界看来,中国的技术和市场、东南亚的人力资源成本、中东地区的资本优势,将使三方合作比双边合作更易产生规模效应。

  《东盟-中国-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》27日公布,对外发出三方团结合作的声音,其中明确规划了未来合作方向。经济一体化、互联互通、能源安全、数字化转型与创新、粮食和农业、人文交流等多领域合作都被提到。

  联合声明指出,三方重申提升经济韧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决心,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加开放、包容、平衡。在经济一体化方面,三方表示,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促进可持续贸易,在数字和绿色经济技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创造新的经济机遇。

  受访专家认为,这反映出面对“脱钩断链”和“筑墙设垒”增多,三方都更加认识到拓展多元化经贸合作、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的重要性,这是三方间开展更多合作的内生动力。

  王广大注意到联合声明指出,“探索本币和跨境支付合作”。“更深入地推动跨境交易本币结算,为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他说。

  “这些务实合作举措让各国在共建大市场中实现更加丰厚的利益共享,将增强各国产业效能和持续发展动能。”许利平说。

  在外界看来,这场地理上横跨东亚、东南亚和西亚的三方峰会,也是全球南方发展趋势的缩影。

  王广大强调,东盟和海合会国家都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和全球南方重要成员,三方峰会向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,即全球南方国家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,而是积极建设者。

  许利平表示,三方峰会是对现有合作机制的一项补充,机制性合作平台的搭建将有效消除信息差、降低沟通成本,更有利于未来三方在战略对接、务实合作等方面形成“共振”,并在共同关心的国际议题上集体发声。

  “此次三方峰会是新型全球跨区域合作的一次有益探索,对于全球南方如何团结合作、共谋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性意义。”王广大说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重庆云阳:年现金流超过700亿元 “云阳面”占全国70%以上鲜面市场份额

记者在研讨会现场获悉,“十四五”以来,辽宁出版集团深耕主题出版,构建形成了具有辽版特色的主题出版矩阵,多项成果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、“中国好书”等重点项目和奖项,引起了全国学术界、理论界、出版界的广泛关注。

广西南宁宾阳县房屋倒塌已致4人遇难

中国是13个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第一大贸易伙伴,73.3%的中国对外投资流向了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。在奇布看来,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创造了机遇。中国在亚太合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,有利于推动亚太持续发展繁荣。“中国与东盟已连续4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,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将继续在支持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。”泰国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经验,不断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,特别是在数字技术、科技创新、清洁能源、互联互通等领域。

广东:老旧电梯更新难 新标准来“破局”

当天,不少有意与俄罗斯合作的经销商也来到现场。采购商刘先生在四川经营着一家俄罗斯商品馆,借此契机前来采购、选品和洽谈。“四川消费者对新鲜商品的接受度较高。”他表示,俄罗斯饼干和糖果在其门店热销,零添加的奶粉和巧克力等产品也受到消费者青睐。(完)

埃及外交部:欢迎中国为巴勒斯坦民族和解所作的努力

中职教育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。原本,中职以面向产业,培养和输送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,如今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升学的通道。宁海职教中心是浙江省一所“双高”【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(群)】中职学校,该校校长袁哲海向《中国新闻周刊》介绍说,目前,学校80%—90%的学生都会选择参加职教高考升学。

外交部:在非洲发展振兴的进程中,中国永远不会缺席

艾伦认为,尽管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,但中国市场仍有很多令人兴奋的增长领域,虽然经济增速放缓,但展望未来,中国依然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。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,并希望加强对华合作,为中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继续做出贡献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